25个孩子
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夏令营
“如果突然腿抽筋了,记住要这样抱膝漂浮!”近日,温州市文成县职业高中的教室里,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模拟溺水自救动作,侨守孩小雅学得格外认真。
这一幕发生在第二届“童心筑梦 阳光成长”公益夏令营中。此次公益行动由温州市关爱青少年共青团青联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、温州法律服务民营企业委员会客厅联合发起,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、文成县公安局和共青团文成县委等多部门共同举办。
文成县是全国著名侨乡,许多孩子的父母远在海外,由年迈的祖辈照料,家庭安全教育与心理关注存在短板,导致部分孩子出现心理困扰、不良行为及易受侵害等问题。此次活动为25名困境儿童与失管少年精心编织了一张融合专业心理关怀、精准法治防护和长效帮扶机制的守护之网。
01
用专业与爱 叩开紧闭的心门
“试试用彩笔画出你此刻的心情?”在艺术治疗课的教室里,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的学生李嘉语微笑着引导围坐的孩子们。今年,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,成为本届夏令营一抹亮丽的色彩。他们凭借专业背景与年轻亲和力,打破传统心理辅导的隔阂,为孩子们定制专业特色课程。
VR虚拟仿真体验课程吸引着孩子们沉浸式探索内心世界,帮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,在互动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。简单的正念练习在志愿者带领下进行,有效帮助一些孩子缓解焦虑情绪,引导孩子们学习在当下保持专注与平静。
“孩子们更愿向我们这些‘大哥哥大姐姐’们敞开心扉。”李嘉语分享道,“艺术创作、VR体验这些方式,为他们安全地表达情绪、探索内心打开了一扇特别的窗。”
这场夏令营,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。在风景如画的百丈漈镇西坑让川村,一场特别的集体生日宴让整个夏令营充满了家的味道。当生日歌响起,烛光映照着一张张惊喜而纯真的笑脸,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分享蛋糕、许下愿望。那一刻,他们感受到了被珍视的温暖。
02
精准教育课 为成长保驾护航
困境儿童更容易暴露在欺凌、诈骗、网络侵害乃至溺水等风险之下。为此,文成县公安局将精准防护的理念贯穿始终。他们的课程设计直指孩子们最脆弱、最需要守护的环节。
此外,防校园欺凌课、防网络侵害课、毒品预防教育课等系列课程上,浙江法治报“法姐姐”公益服务队志愿者也参与其中,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和互动问答,为孩子们深入浅出地普及相关法律知识,解析权益保护要点。课后,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新学的“本领”。“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!”七年级学生小欣的声音里透着难得的自信。
“这些知识,就是给孩子们穿上的隐形铠甲。”参与课程设计的公安民警表示,“家庭监护的暂时缺位,我们用社会合力补上。”
03
守护不散场 让微光持续照亮
这份守护,在夏令营闭幕后仍在持续。所有参与孩子的信息都已录入文成县“护翼”平台。公安、民政、教育、妇联、团委以及专业社工组织将联动组建“一人一对策”专班团队,进行长期跟踪、回访和精准帮扶。每个孩子身后,都有多双温暖而坚定的手在默默守护。
“我们的关爱绝不会随着夏令营结束而中止。”文成县公安局副局长潘林昶表示,“后续的心理支持、必要的资源对接、持续的成长引导都将跟进,确保守护不断线。”
这背后,是温州创新探索的“公安+政协”跨界协作机制在发挥强大效能。
自2023年温州市关爱青少年共青团青联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,该机构率先在全市将阵地设立于公安警务站内,建立起“问题发现——协商转化——提案办理——闭环落实”的完整链条。它通过基层警务室和政协委员工作室阵地联建、活动联办、工作互融,依托政协委员的广泛联系优势和参政议政职能,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难点痛点,推动形成了涉未成年人工作的政协提案,高位推动相关问题解决。
如今,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——通过文成县暑期夏令营的连续探索,乡镇将参照县级模式启动“微缩版”夏令营,让守护的阳光遍洒山乡角落。
供稿:统战部股票配资资讯门户
发布于:北京市智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